英媒恶炒英中生物合作“有风险”,专家:“恐华”疑虑症!
【驻英国特派记者 周卓斌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倪浩】英国《观察家报》20日报道声称,有风险中国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英国和中国目前合作进行的英媒英中疑虑一些医学卫生研究项目,取得英国人的恶炒基因数据,“担心”有多达50万英国公民的生物DNA样本会落入中国手中,导致数据被滥用。合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症专家21日表示,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恐华情况下就擅自为中国贴上标签,将正常的有风险中英间科学合作政治化,其实反映了英国一些人无法正视中国崛起,英媒英中疑虑缺乏对中国科学技术客观而理性的恶炒认知,因而产生一种“恐华”疑虑症。生物
报道引述伦敦国王学院政策研究所教授亚当斯的合作话称,该资源库的专家症数据共享“有问题”,对资源库如何监管使用数据提出质疑。恐华报道称,有风险由于西方对华“政治和安全紧张局势加剧”,目前储存有超50万人DNA信息的英国“生物银行”需要重新审查其英中生物合作项目的风险,警惕所谓“中国当局干预”,“向中国转移英国公民基因信息”。
据报道,英国“生物银行”是英国迄今以来规模最大的有关致病或预防疾病的基因和环境因子的信息资源库。2012年起,该信息库对世界各国研究者开放。研究者支付3000至9000英镑就可以访问数据库获得相应数据。英国“生物银行”表示,该资源库通过“公平,透明和非歧视”的政策对外开放,与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共享数据。由于相关生物信息均以匿名处理,且严格禁止数据使用方重新反向识别个体,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它被滥用或参与者的隐私受到损害。该资源库发言人也表示,与中国研究人员共享的只是DNA中基因数据,不涉及相关实体样本。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2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没有任何证据和英国“生物银行”已“辟谣”的情况下,有关报道更衬托出英国一些人的荒唐可笑。赵俊杰表示,中英在多个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但英国国内个别人士的思维受到中美对立的影响,在一些正常的科学合作、商业合作上借题发挥,这不利于中英两国在相关领域里的合作,也会破坏两国间在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
(责任编辑:百科)
- 人民日报: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
- 尾盘:标普与纳指可能录得连续第二日下跌
- 重大项目建设刷新“进度条” 多地前三季度完成投资超序时进度
- 崩了!全球巨头市值蒸发超5万亿,发生了什么?美国又有新动作,涉及核武器!乌克兰一能源设施遭袭
- 押注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见顶 美元空头头寸升至一年多新高
- 德国意外躲过经济衰退 总统呼吁民众为艰难岁月做好准备
- 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这类能源投资,将达14.5万亿元/年
- “取暖神器”热销欧洲背后:义乌小商品何以闯出大市场
- 热威电热实控人家族IPO前分红3.3亿元 新产品量产当年产能利用率超200%
- 三季度业绩双降,海天味业发出危险的信号
- 卡塔尔与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签署投资协议
- 普京最新万字演讲!信息量巨大
- 遇难者升至38人,“半边天都成红的了”!应急管理部部长急赴处置
- 贸促会调研报告显示: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