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港股内需方向仍是主线 未来仍有较大修复空间
发布研究报告称,国泰港股港股2023年迎来“开门红”,君安较科技股及平台经济股受政策利好重拾上涨动力,内需同时国内地产托底力度继续加码,仍主仍带动港股权重板块上扬。线未修复从近期数据表现来看,空间地产政策发力点尚未触及需求端的国泰港股核心,预计后续仍有政策空间,君安较短期内市场或继续交易扩内需政策预期。内需该行认为目前处于港股牛市“三级火箭”第二阶段,仍主仍未来仍有较大修复空间。线未修复 国泰君安主要观点如下: 摘要近期国内地产托底力度持续加码,空间但效果不及预期。国泰港股 供给端“三箭齐发”,君安较支持房企信贷、内需债权、股权三个渠道融资;需求端政策力度亦有所提升,对于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阶段性放宽的政策进一步优化延续。但自2022年4季度执行新政以来,短期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因为下限降幅并不明显,原本下限为LPR5Y-20bp,大多城市减点也仅在40~60bp,尚不足以构成刺激作用。 深层次逻辑是政策发力点尚未触及需求端的核心。 近期地产需求端政策效果不佳,主要有以下核心逻辑:1)以往的房地产刺激力度较大,透支了部分未来涨幅与居民购买力;2)当前国内居民杠杆率提升空间已十分有限。此外,由于疫情的持续,加杠杆意愿明显不足;3)现阶段的地产需求端政策主要集中在三四线需求疲弱的城市或地区,对于降首付、房贷利率放松等措施的敏感度较低;4)政策侧重点集中在首套房,但对于首套房刚需主体,可能核心问题是购买力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更多维度的政策支持才能有效提振需求。 地产需求侧后续仍有释放空间,但需找准政策发力点。 对比2008年及2014-2015年的房地产逆周期调节,本轮政策力度尚未完全释放。后续需求侧可能有更多支持政策,包括部分城市行政调控放松,以及房贷利率成本有进一步下行空间。同时,政策的侧重点可能需要逐渐向一二线城市的改善型住房需求转移,逐渐形成以居民需求为主导,而非房企的融资环境驱动的新发展模式。 对于扩内需政策的预期交易或将延续。 短期来看,由于经济数据在1、2月份可能缺乏验证,市场对于政策预期的交易可能仍会延续。此外,港股大多数企业都与国内经济和内需相关,而与出口关联度较低。政策端在扩内需层面的边际变化,例如地产需求端、居民大宗消费等,仍将是港股市场短期的主导因素之一。在此过程中,政策出台的节奏和力度或不及预期,可能导致相关行业出现阶段性调整。策略上,现阶段建议分散筹码、逢低加仓,或可取得较高的胜率和期望收益。 目前处于港股牛市“三级火箭”第二阶段,未来仍有较大修复空间。 第一阶段,11月以来,恒指从估值陷阱转换至价值洼地,也就是到达2万点附近,这个过程已经结束。到了第二阶段,海外流动性在加速修复,同时国内疫情冲击影响已过至暗时刻,有望开启经济复苏之路,预计短期上涨空间为4%-9%。第三阶段,仍可期待宏观条件改善后所带来的恒指盈利增速预期上修,将打开港股进一步上升空间。 风险因素:1)国内扩内需政策力度不及预期;2)海外通胀超预期;3)高通胀叠加经济衰退,可能提升欧债风险;4)地缘政治冲突。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3年后200万辆!北京全面推动新能源车发展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倡议:充分发挥保险专业优势 全力做好2022年防灾减灾工作
- 美元指数持续拉升,离岸人民币跌破6.81,日内贬值逾500点!在岸跌破6.77
- 做完核酸检测,身份证丢了!警方发布提示
- 内房股高开低走,旭辉永升服务、德信中国大跌10%
- 韩媒曝光文在寅回乡养老画面 独自抱猫在庭院散步
- 1—4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5%
- 俄方称乌密谋捏造事实陷害!A股超3100股上涨,这只股4月以来涨150%
- 血流不止!瑞信警告四季度可能亏损高达16亿美元
- 车市陷入衰退,修复须抓住三大关键
- 上海法院今日宣判3起涉疫情诈骗案 从严从快打击犯罪
- 少了伊朗的中东国际关系缓和,脆弱而难持久
- 广发贵金属日评:油价波动使避险情绪升温推高美元 贵金属受打压
- 西藏航空乘客讲述航班起火过程:逃生后,发动机火势引燃左前逃生滑梯
- 国常会再提有效投资 李迅雷解读如何扩大有效投资
- 梁建章:为何年轻人有生儿育女的期望却选择不生?
- 楼市重磅!央行、银保监会16条政策出炉,涉及房企融资、房贷利率、保交楼……
-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得到稳妥化解
- 北京民生保障物资货源充足外卖快递配送不停 发布会提醒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 财务总监不敢签财报,福成股份报警后,签了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