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狂卖超200亿!今年首单,这只基金彻底火了:秒光,铁定比例配售!什么来头?科普来了
每经编辑 彭水萍 4月7日,半天比例今年首单公募REITs——华夏REIT,狂卖科普面向公众正式开售。超亿截至4月7日上午11:30,今年金彻新产品仅仅开卖2小时,首单公众投资者认购规模已经超过200亿元。只基 据悉,底火按照基金9.399元/份的秒光发售价格计算,预计仅公众认购总份额已经超过21亿份,铁定按照面向公众发行0.75亿份、配售7.05亿元的半天比例预定规模,目前公众投资者的狂卖科普配售比例约为3.5%。 由于基金仍在火爆发行中,超亿预计新基金认购规模仍将攀升,今年金彻该只基金预计将达到93.99亿元的首单募集规模上限,成为目前市场上发行规模最大的公募REITs产品。 经过前期的充分预热,2022年首单公募REITs今天面对公众投资者正式开售,发行伊始就受到资金的追捧。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从渠道人士处获悉,华夏中国交建REIT今天正式面向公众开售,发行仅仅1小时,在上午10:30左右,新基金认购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按照新基金面向公众发行0.75亿份(9.399元/份)、7.05亿元的募集规模要求,公众投资者部分的比例配售已成定局。 在上午11:30,新基金认购规模再度越过200亿元大关,公众获配比例约为3.5%。 而新基金的战略配售和网下发售部分,也面临“僧多肉少”的局面,网下发售将在基金发行日缴款认购。按照新基金10亿份的发行总额,9.399元/份的发售价格,该只基金将大概率达到93.99亿元的成立规模,成为我国目前发行规模最大的公募REITs产品。 事实上,在华夏中国交建REIT发售前夕,4月6日,华夏基金就发布公告,新增、、等机构作为场外发售代理机构,自4月7日起,公众投资者可在新增的7家销售机构办理基金的场外认购业务。 据悉,华夏中国交建REIT的发售方式主要有战略配售、网下发售和公众发售三种方式,基金募集的基金份额总额为10亿份。 其中,初始战略配售发售份额为7.5亿份,网下初始发售份额为1.75亿份,公众初始发售份额为0.75亿份,认购价格为9.399元/份,发售期间自2022年4月7日至4月8日止。如网下发售及公众发售发生比例配售,则遵循全程比例配售原则。 在3月31日公示的华夏中国交建REIT份额发售公告中,对基金的战略配售情况进行了公示,该只基金的战略配售总份额是7.5亿份,占基金发售份额总额的75%。 其中,原始权益人中交投资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或同一控制下的关联方)认购数量2亿份,占发售份额总数比例的20%,限售期都为60个月;其他战略投资者认购数量5.5亿份,占发售份额总数的55%,这些战略投资者中既有证券、等券商机构,也有保险等险资机构,还有券商资管计划、公募资管计划、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私募基金等,限售期皆为12个月,并公布了该只基金战略投资者的名单和认购数量。 而在网下询价中,本次提交有效报价网下投资者数量64家,管理的配售对象149个,有效拟认购份额数量总和为6.65亿份,参照1.75亿份的网下发售份额,网下询价的火爆程度,拟认购份额配售比例将可能低于20%。 公众投资者认购,将从4月7日-4月8日的9:30-11:30、13:00-15:00进行业务办理,办理渠道有直销机构,、等场外代销机构。 由于目前公募REITs普遍采用了战略配售、网下发售和公众发售的发行方式,且面向公众投资者的发行份额偏少,公众投资者的认购配售比例普遍较低。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7日,目前已经成立的11只公募REITs产品,公众投资者的平均认购配售比例仅为5.5%,建信产业园REIT、中航首钢生物质REIT两只产品配售比例还不到2%,都受到了公众投资者的热捧。 业内人士表示,参照过往经验,面向公众发售部分的公募REITs认购火爆,配售比例较低,目前华夏中国交建REIT开卖2小时大卖200亿元,预计配售比例也将处于较低的水平。 多位投研人士还表示,近两年发售的公募REITs产品普遍受到资金的追捧,主要与该类产品整体规模小、产品供应较少、在当前股债市场波动中呈现稳健收益特点有密切关系。 上海一家公募机构表示,公募REITs作为国内市场的一个新品种,在引发市场关注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稀缺性,从而可能引发资金追捧的现象。该机构建议,可以增加产品供给、扩大市场容量,同时,继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公募REITs基本知识宣传,促使投资人更全面的了解REITs产品的运作模式、内在价值和风险收益特征,便于投资人理性决策。 北京一家公募REITs投资部也表示,由于国内公募REITs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整体规模较小,在“钱多货少”和股市缺乏赚钱效应的情况下,该类产品更容易受到资金的追捧。该投资部也建议,增加公募REITs产品的供应,增大市场规模,随着可投资标的的不断丰富,该类产品“供不应求”,以及二级市场高溢价的现象才会逐步回归理性。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98979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震动金融圈!湖北银行原董事长陈大林被开除党籍!
- 北京:老传播链又有新风险
- ofo公司500万股权被解冻
- 追求精工品质 海伦堡•青云台为近400户业主开启幸福大门
- 连续两日新增破千!北京开始启用轻症方舱
- 多说无益,先看战绩!尾盘掘金提示个股今天表现亮眼!SoC芯片龙头涨近10%
- 交行2022年一季报:净利润233.36亿元 同比增长6.33%
- 国家外汇局:2022年3月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2.20万亿元人民币
- 戴森携手中国家电研究院 主导开发基于POLAR方法的团体标准
- 乌克兰战争影响显现,法国一季度经济陷入停滞
- 最多减免6个月租金,陆家嘴集团纾困小微企业和个体户
- 网商银行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39亿元,净利润20.9亿元
- 行业龙头云中马登陆A股,“革基布第一股”加速扩产扩市场
- 杭州拱墅0419疫情累计感染者174例,连续3天社区清零
- CNN曝马斯克下步动作:可能在推特实行实名制
- 阿塞拜疆一工业园发生大规模火灾
- 贵州茅台: 年内茅台酒含税销售收入已突破千亿元
- 净利润6年来首次负增长 飞鹤飞不动了?
- 熊莲花辞任中国再保险监事长
- 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第四阶段 国家卫健委指出了防控重点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