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不同频,白酒企业被曝为保开门红,向经销商加大力度压货
编 | 鱼非子 近日,冷暖力度微酒从多家经销商处获悉,不同保开近几个月,频白曝已有多款白酒大单品和畅销品的酒企加价格出现下滑,特别是业被压货进入2023年后,价格下跌的门红产品数量更多。 截止到发稿前,向经销商除茅系涨价,冷暖力度部分一线名酒价格暂时稳住外,不同保开大部分二三线品牌酒和开发酒依然有下跌趋势 按理来说,频白曝随着春节的酒企加脚步渐近,白酒动销回暖,业被压货产品价格不该如此下跌,门红但现实情况却是向经销商越来越多的产品加入了降价大军。 一边是冷暖力度逐渐回暖的市场动销,一边是下滑的产品价格,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对行业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01 超7成单品价格或下滑 据悉,有经销商表示目前的产品价格变化让他们不敢轻易备货。除茅台、等少数单品外,很多产品出现了价格下滑,备货越多,损失可能越大。 白酒主流产品价格下滑的情况到底如何?根据某酒商交易平台最新监控数据显示,截止到发稿前,过去30天内,在该平台入库的500余款主流产品中,有430余款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价格下滑,价格上涨的仅有120余款,下跌占比超7成。 从价位段来看,以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为代表的高端产品的整体价格波动较为平缓,但部分二线名酒的高端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其中有部分产品的批价已经连续下滑超过半年;次高端是价格下滑的“重灾区”,在300-800元价格带,多款产品跌幅在10%以上;中低端较为平稳,整体变化不大。 分香型类别来看,酱酒的下跌情况要高于其他香型,浓香酒出现价格反复波动的情况比较明显,例如某浓香次高端明星大单品近半年来批价在400元上下反复拉锯。 分产品种类来看,大单品的情况要明显好于开发产品,有的开发产品的价格接近腰斩,老名酒的价格则比新兴品牌的价格更为稳固。 有经销商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目前的消费环境来说,不管是头部品牌还是二线品牌,产品价格倒挂反而会卖得好一些。现在大家兜里的钱都不多了,不倒挂动销会更难。 02 节前价格为何下滑? 对于目前的价格下滑,盛初咨询总经理杨大玉表示,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度所致。 以某名酒为例,有经销商向微酒记者透露,该名酒为了鼓励经销商按时打款,其开门红政策在原有的力度上,追加了2月底之前打款可以给两个点的现金支持,于是他们在去年12月就把款打了过去,但后来由于动销没有达到预期,导致他们只能要求暂缓发货并加大促销力度来清理库存。 经销商赵先生坦言:“正常情况下,经销商大多会在春节前压第一季度的货,并且会提80%-90%到仓库。一般是春节前卖70%,春节后卖30%。但是今年,一来春节前实际动销时间太短,满打满算不到一个月;二来厂家节后就要发新货,高库存压力下,自然会考虑抛货尽快回款。 因资金压力而导致大力度清库存的不止是经销商,一些批发商也是其中的主力军。 以百荣市场为例,去年四季度,百荣市场关闭近两个月,按照当地平均18天一次的周转期来看,至少影响了商家3次以上的产品周转。这段时间,很多人是靠刷信用卡、花呗度过的难关,账期一过,还款压力陡然提升,于是很多商家选择了降价销售。 除此以外,商家为了抢抓双节动销窗口,加大促销力度也是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KA渠道,多个白酒产品开启了打折促销,时间从2022年12月下旬一直持续到春节后。促销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每瓶减30元到130元不等“、“买一送一”、“整箱促销”等。 对此,杨大玉认为:“去年四季度,场景缺失、动销下滑,商家库存本来就在增加,但各大厂家为了保障开门红,纷纷加大了力度,通过奖励和补贴利息,要求商家继续打款,由此造成了双重叠加,导致商家库存过大。商家为了加快库存周转,只得低价出货。” 03 酒价下滑都是坏事吗? 对于白酒价格的下滑,不少厂家和经销商对此颇为焦虑,认为影响了原有的价格体系,会导致串货频发和客户的流失,但也有行业专家对此抱乐观态度。 一方面,产品价格下滑的损失并非全由商家买单。以很多厂家开展的开瓶扫码得红包为例,在消费者扫码活动奖金的同时,经销商和终端商也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现金返利,这就在客观上抵消了部分产品降价的影响。 另一方面,产品价格的下滑推动了开瓶率的增长。众所周知,过去三年,不少产品都出现过较大幅度的涨价,虽然增加了企业的营收,但也影响了终端的开瓶和动销。随着价格的逐渐回落,部分产品的开瓶率近半年来明显提升。 某酱酒品牌负责人表示:根据后台监控显示,他们主力产品的价格回归到2019年的水平后,开瓶率提高了约40%左右,在同等价格带当中的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该负责人认为,现在的消费者观念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高性价比产品会有更大的增长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当前产品价格的下滑,不少品牌方已经在新一年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比如茅台保健酒业表示,要在2023年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力度,提升控价服务水平;某品牌则提出,2023年要集中人、财、物匹配,集中厂商的共同智慧,力争根本性解决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秩序问题等等。 对此,有行业专家认为,在市场库存没有得到较大力度的清理之前,2023年大概率会出现商家和厂家在价格层面的反复拉锯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厂家在回款、铺货方面需要保持谨慎,特别是要做好退出商家的库存接盘,避免产品价格出现不可控的大幅度下滑,进而导致营销体系的混乱。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国家卫健委:加强重症力量储备非常必要
-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进入倒计时!比亚迪官宣涨价,专家:明年年初将有小规模“涨价潮”
- “未来车”驶上“法治道”,上海立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
- 亚信科技CTO欧阳晔博士当选 IEEE Fellow
- Q2业绩及展望均不乐观 花旗将美敦力目标价下调至85美元
- 卖口罩收入猛增8亿多,现业绩腰斩,毛利率远低于同行平均值,健尔康募投项目合理性存疑
- 海南1批次花蟹和1批次小米椒检出镉超标
- 比亚迪:暂时没有收到继续上调价格的通知
- 干旱来临时
- 欧洲天然气基准价上限定了,价太高或难以触发限价机制
- 2022金融街论坛边会:平安基金董事长罗春风分享ESG框架下的责任投资
- 欧盟评估比利时财政预算草案:支出过高 能源补贴不够
- 高价收购业绩下滑企业,关联交易遭多次问询,商誉“埋雷”西高院能否叩开A股大门?
- 北约秘书长声称中国竭力加强对西方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控制,中方驳斥
- 中国游戏市场10月销售收入超197亿元 6个月内首次环比正增长
- 股东要求缩减规模并增加回购 Alphabet计划裁员1万人
- 鹰美将于12月22日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3港元
- 菜贩“胖子”离世后,团结路上一场特殊的告别
- 千万净资产家庭超200万户,广东最多!月均花销14万,爱买保险和劳力士
- 震动金融圈!湖北银行原董事长陈大林被开除党籍!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