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露营鼻祖”探路者:风口来了,主业没了
主业废了就转型,主业没了病急就跨界,国内只要壳还在,露营一壳养三代!鼻祖“国内露营鼻祖”:风口来了,探路主业没了 来源:市值风云 才过去5年,主业没了跨界失败的国内教训又忘了,可见在资本市场,露营玩跨界有多香。鼻祖 作者 | 扶苏 编辑 | 小白 最近,探路风云君发现朋友圈里晒露营的主业没了人越来越多了。逛公园的国内时候,草坪上搭满颜色鲜艳的露营帐篷或天幕,底下坐着一溜聊天和野餐的鼻祖人们。 风云君偶尔逛了回迪卡侬,探路一进门便发现展示区的最显眼处摆放着帐篷、便携桌椅、防潮垫等户外露营用品,且选购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为此,风云君还特意去A股溜达了一圈,发现了一家在风口上起飞的公司(603908.SH),从底部算起,已经涨了差不多三倍了。 (日K线。又有研报又能交易的注册制股票交易软件:市值风云APP) 这让风云君牵挂起了一位老朋友——“曾经”专营户外用品的国内知名品牌探路者(300005.SZ,“公司”)。股价走的那叫一个惨淡啊,就好像露营这波风口压根跟它没啥关系一样…… (月K线。来源:市值风云APP) 而搞笑的是,公司正是从一顶帐篷起家、最初专注于越野帐篷研制的“正宗”露营概念股啊! 露营概念的鼻祖,到底是怎么错过露营这波大风口的呢?被投资者抛弃,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毕竟,股市炒的就是听风就是雨,业绩?现金流?who TM care! 追风口的人,被风口抛弃 当风云君翻开公司年报的时候,一切就都明白了。 原来公司前几年已经把主业玩废了,都快活不下去了,为了保住“一壳养三代”的A股割韭菜发财牌照,去年已经跑去追风了:公司在2021年确立了“户外业务+芯片业务”双主业发展战略。 公司表示,要通过切入Mini/Micro LED显示驱动芯片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极”。 (来源:公司2021年报) 风云君不禁想到一句话:还是缘分太浅啊。 众所周知,半导体芯片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深厚的技术积累。 风云君满脑子都是懵圈问号: 户外用品与新业务LED芯片之间,有啥共同之处吗? 内心膨胀也得要有基础吧? 是不是只要上市了,跨界就无师自通了? 八杆子打不着的业务,就因为是上市公司,所以一切物理规律、经济学规律就都管不着咱了? 公司管理团队要不要重学一遍微积分? 公司哪来的勇气呢? 另外,公司在2021年还发生了控股股东的变更。 2021年1月,原控股股东兼实控人盛发强和王静夫妇作价3.4亿元,将5.9%的股权转让给通域众合。 交易后,通域众合实际可控制公司13.7%的表决权,成为新控股股东,实控人变更为李明。 截至最新,通域众合及其一致行动人通域基金、百益钎顺共同持有公司18.7%的股权及表决权;盛发强和王静持股12.6%,拥有7.6%的表决权。 (注册制炒股神器市值风云APP) 这是要新人新气象了? 2021年业绩改善,扭亏为盈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2.4亿元,同比增长36.2%。这是公司营收持续下滑3年后,首次恢复正增长。 2017-2020年,公司营收从30.3亿元的高位,一路下滑至只剩下2020年的9.1亿元。 2021年业绩的改善,得益于疫情反复和居家时间延长,消费者对户外活动的需求愈发强烈,因此带动户外用品的购买需求。 户外服装、户外鞋品和户外装备,是公司的前三大细分产品,2021年分别占营收的73.0%、16.0%和9.4%。 上述三大户外产品均于2021年实现了高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33.3%、52.1%和35.6%。 (来源:公司2021年报) 公司的毛利率,在2021年达到了40.4%,为近5年的最高水平。 更难得的是,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5400万元、扣非净利润1900万元,均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 不少投资者对公司户外业务的发力充满期待。互动易显示,近期投资者对公司的提问,多数围绕“露营”话题。 (来源:互动易) 从最新披露的季度业绩来看,公司目前也仍然受益于这一趋势。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1亿元,同比增长14.4%。 (来源:公司2022年一季报) 公司最近也表示,近一两年因疫情而催生和激发出的线下露营消费需求,即便疫情过后也并不会迅速遇冷或快速滑坡。 从市场渗透率上来讲,国内露营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仅有1%-3%的渗透率,而欧美国家却能达到10%-15%。考虑到国内市场人口基数大,这项户外活动具有非常广阔的增长空间。 (来源:公司2022年6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风云君要是公司股东和管理层,此时一定铭感五内、感激疫情带来的行业机遇,立志深耕户外用品市场,迎合消费者的新需求。 不过,公司似乎志不在此。 国内Mini LED即将爆发,公司:我也想发生点儿关系 (一)看中Mini LED商机,收购韩国企业 2021年9月,公司宣布以自有资金2.6亿元收购北京芯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芯能”)60%股权。 北京芯能于2022年起正式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实现并表。 此次交易股权的出售方为上海芯奉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背后实控人是韩国人Kim Jin Hyuk。 (来源:公司收购公告) 北京芯能全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只有3986万元,公司因此在2022年一季度确认了2.3亿元的商誉。 公司收购北京芯能的目的,主要是为获得其位于韩国境内的全资子公司Silicon Inside(“SI公司”)。 SI公司的主要业务为芯片设计与开发,据披露,其技术包括Mini LED直显和背光芯片、Micro LED背板芯片和压力触控芯片。 (来源:公司收购公告) 公司看中的,正是Mini/Micro LED显示驱动芯片在国内的商机。 (来源:公司收购公告) Micro LED为LED行业的前沿技术,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实现商业化大规模应用。Mini LED,则视为在Micro LED之前的过度阶段,该技术日益获得下游应用。 苹果(AAPL.O)近年来的新款iPad,已经全部用上Mini LED技术。 对于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其他终端产品,苹果、三星、(000100.SZ)等大厂商也在不断推出Mini LED新品。 目前的行业共识是,Mini LED将在接下来数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并带动相关驱动芯片的需求。 国内LED芯片龙头(600703.SH)的营收增速也能印证,Mini LED驱动芯片正在经历大幅放量增长的阶段。 (注册制炒股神器市值风云APP) (二)现有技术路线非主流,成长空间小 北京芯能原本只从事LED芯片的“研发代工”,即为有需求的企业客户提供设计和技术服务。 公司计划在收购后,将北京芯能的主业转为自主研发LED显示芯片,并从事芯片封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来源:公司收购公告) 然而,芯片业务其实并不如其描述的那般充满前景。 目前,Mini LED有直显和背光两条技术发展路径,分别对应Mini LED直显芯片和Mini LED背光芯片。 在国内,Mini LED背光是公认的主流发展技术。这也得到了多家LED产业链上市公司财报信息的印证。 三安光电表示,Mini LED领域里,无论是应用厂商还是终端客户,都更“青睐背光技术”。 (来源:三安光电2021年报) 封装,是芯片制造工艺的必经环节;中游封装厂商所应用的工艺,也能反映出行业发展趋势。 (002449.SZ)表示,要一方面“加强直显技术储备”,另一方面“扩大背光产能规模”。 (来源:国星光电2021年报) (300241.SZ)表示,在“做大做强Mini LED背光业务”的同时,“发展Mini LED直显差异化特色业务”。 (来源:瑞丰光电2021年报) 综上,封装厂商同样是将Mini LED背光视为当下的主流,而将直显视为技术路线的储备或补充。 再来看公司所收购的技术路线。就披露,北京芯能对于直显和背光的Mini LED显示芯片均有研发。 (来源:公司2021年报) 不过,北京芯能计划在短期内投产的是一种名为“Los PKG”的封装产品,后者是将直显像素驱动芯片和RGB灯封装到一起,用于制造室内及室外直显LED数字显示屏。 也就是说,Los PKG并不涉及Mini LED背光技术,而是直显技术。 那么,直显技术在LED领域是否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呢? 从下游终端应用看,第三方数据显示,2021-2026年,预计国内整体LED显示屏市场规模将从7280亿元增长至9291亿元,期间CAGR仅为5%。 同期,Mini LED背光市场规模预计从188亿元增长至1250亿元,期间CAGR高达46%。 (来源:亿度数据) 也就是说,预计未来整个LED显示行业的唯一主要增量,来自Mini LED背光……,跟公司短期内投产产品没啥关系。 另外,对于仍处研发阶段中Mini LED背光芯片。公司此前言之凿凿地表示,预计在2021年末完成流片及验证。 然而,在2022年1月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当深交所问及北京芯能的目前产能及产量时,公司表示PKG产品将在今年6月投产,却并未提到Mini LED背光芯片的具体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打算为其直显产品自建封装产线。 据披露,北京芯能的首条PKG 产线目前已在韩国完成组建,目前已在韩国具备生产能力,只待国内厂房建成后进行整条产线的搬迁,并计划于2022年6月底正式在国内投入生产。 今后数年内,公司打算为PKG产品修建共5条产线。 (来源:公司2022年1月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公司对于直显和背光的投入意向和力度,孰重孰轻,显而易见。 主业表现乏力,病急乱投医 (一)非首次跨界经营,此前以失败告终 事实上,这并不是公司第一次跨界经营了。 2015年,公司表示已不再满足单一的户外用品主业,而是要确立户外用品、旅行服务、大体育三大业务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 于是,自2015年起,公司跨行业收购了易游天下、极之美、美景联动等多家企业。其中,最大一笔投资是以2.3亿元收购旅游企业易游天下75%的股权。 公司在2015年因收购确认了高达3.0亿元的商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当年收购极之美产生商誉1442万元,而当年马上又计提了商誉减值609万元。 这次大规模跨界经营以失败告终。 2017年,公司宣布“回归初心”,专注户外用品主业,逐步剥离和退出其他业务,并因此对此前收购的6家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2亿元。 时隔多年,公司显然又忘了当初的教训,以及“回归初心”“专注主业”的宣言了。 (二)传统主业已无法造血 而支撑公司任性跨界的底气,或许是其多年来积攒下的、不算微薄的家当。 自2017年以来,公司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的账面价值始终不低于12亿元。 截至2021年末,公司持有货币资金5.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6.8亿元,流动性充足。 同时,截至2021年末,公司没有任何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不过,公司选择跨界的原因或许还在于,长期以来来自主业的危机感。 2017年以来,公司多数年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净流出水平,近5年累计净流出3.6亿元。 传统主业已无法实现“造血”,公司长期处于吃老本的状态。 另外,公司虽然一直对投资者声称,看好疫情后户外用品市场的复苏机遇,安抚投资者,但行动上却颇有暗度陈仓的味道。 长期以来,公司存货跌价准备比例较高。即便是2021年业绩大幅改善,公司仍加大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从期初的41%提升至期末的44%。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兆头。 截至2021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余额为5.0亿元,存货跌价准备高达2.3亿元,因此存货账面价值为2.7亿元。 (来源:公司2021年报) 风云君对于公司跨界进军LED芯片业务,并不抱过多期待。 公司在尚未有芯片产品实现量产之际,便大张旗鼓宣布已确立“户外+芯片”双主业战略,表示要在国内Mini LED背光产品迎来放量前切入,抢占技术高点。 实际上,收购来的技术恐怕多半也将沦为“噱头”。迷之自信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建封装产线将使收购标的一改此前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未来经营杠杆将大幅增加,放大风险。 言辞高调、行动空洞,这难免令人担忧公司会重蹈上一次跨界失败的“覆辙”。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 重点把握好五方面原则
- 中信证券|券商板块2023策略:看好在财富管理、新经济投行、机构服务和跨境业务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
- 历史罕见!富荣中短债债券基金一天大跌12%,发生了什么?
- 中国新富豪在新加坡:饭桌上清一色茅台,有人能一口分出中国茅台和新加坡茅台的区别
- 今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913例,社会面148例
- 再保险“国际板”建设规划方案落地,19家险企参与共建
- 如何评判企业ESG报告质量?专家:需符合“三好”原则
- 电动车的“3万美元效应”
- 专家建议:研发提前 主动探索航空水运低碳化路径
- 美媒:世界卫生组织计划重新命名猴痘 或为规避“污名化”
- 两部门:寄递电子烟产品、雾化物、电子烟用烟碱等实行限量管理
- 精准沟通科技圈层,东鹏饮料今年再现身全球1024开发者节
- 哈苏中画幅相机或将加入2022年机身大乱斗
- 招商证券:明年A股呈“N”型走势,资金净流入或超700亿元
- 福奇参加最后一场白宫简报会:我“最后传达的信息”是尽快接种疫苗
- Sabrent推出全新Rocket Nano SSD,体积比信用卡还小
- 正式签约!中金支付90.01%股权即将易主
- 解析“最壕世界杯”:转型中的卡塔尔 那些欲实现的雄心
- 德国一博物馆被盗 价值数百万欧元古代金币丢失
- 快讯:港股恒指高开0.21%,龙湖集团、碧桂园涨近2%领涨蓝筹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