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险资首次主动举牌 新能源领域受青睐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记者 孙诗卉 实习生 徐若萱 上海报道 近日,年险能源2022年第一起险资主动举牌:中国太保、资首太保寿险、次主太保财险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天齐锂业港股首次公开发行,动举合计耗资10.21亿港元,牌新认购天齐锂业7.58%H股股份。领域睐 据悉,受青本次举牌天齐锂业H股股票的年险能源资金来源包括中国太保自有资金,以及太保寿险和太保财险的资首保险责任准备金。 近两年险资举牌节奏明显放缓。次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动举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6月,牌新险资仅举牌3次,领域睐且其中2次为被动举牌。受青 热情遇冷,年险能源险资举牌节奏下降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险资仅举牌1家公司,即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通过QDII账户出资方式参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H股股票,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为7.2609%,资金来源为保险责任准备金。 而2022年前两次险资举牌,也并非是险资主动进行的。 其中,前海人寿境外投资受托管理人太平资管参与港股上市公司世达科技(现更名为“宝新金融”)的定向增发申购,因该上市公司通过实物分派宝新置地股份方式宣派和支付中期股息而被动持有宝新置地7.77%的股份,因此触发被动举牌。 第二则是大京新药业回购股份注销、总股本缩减导致导致泰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泰康资产持股比例被动上升到5.04%,从而触发泰康人寿被动举牌。截至公告日,泰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泰康资产合计持有公司股份43.421.979股,持股数量不变,持股比例被动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统计后发现,2016——2020年,险资举牌60余次,其中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现低估值个股,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超20次,中国人寿集团及寿险公司、中国太保集团及寿险公司、泰康人寿及养老公司、平安人寿、太平人寿、华泰资产、中信保诚人寿、百年人寿等,成为举牌上市公司的主力军。 2020年被举牌上市公司中,金融、地产、公用事业、计算机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居于前列,金融、地产为当时保险资金重仓对象。 为何近两年险资举牌热情降温? 权益投资难度增大,保险资金操作相对谨慎。 近期A股市场震荡加剧,对投资管理形成挑战。华泰证券研报指出,投资市场波动性显著加大,险资投资收益存在一定压力。 监管新规落地加大险企偿付充足率下降风险。 随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正式颁布,新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于2022年1季度起正式执行。 新规下,险企投资业务在最低资本和认可资本两方面均有较大变化。海通证券研报显示,偿二代二期规则使最低资本要求中新增集中度风险,且计量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基础因子大幅提升,若长期股权投资比例较大,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将会大幅下降。因此,预计险企为避免公司偿付能力下降过多,或会在未来减少对长期股权的投资比例。 21世纪经济报道的《2022年保险资管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报告》显示,在投资决策上,保险资管公司在未来几年的投资策略上,其目标投资品占比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货币类、FOF、权益类、固收+。69.56%的受访从业者表示,权益投资未来可能会占总投资规模的20%以下。其中56.52%的受访从业者认为,会在10%-20%的区间内。 高股息、高分红的股息价值策略成权益投资市场主流 2022年,权益市场呈现先下后上态势。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沪深300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9.2%和15.4%,上半年权益市场表现较为低迷。而对于A股下半年的走势,券商普遍持保持乐观态度,认为3季度或将迎来重要拐点。其中,中信证券认为,当前市场处于估值修复期,接下来将步入估值切换阶段。招商证券表示,随着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改善,A股将会延续此前趋势,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全年走出“V”的概率进一步提升。兴业证券指出,当前市场已经处于中长期底部区域。 当前,险资运用余额有所回升,资产配置比例出现微调。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4.4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3%。其中,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96%。 21世纪经济报道的《2022年保险资管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报告》显示,多数从业者对未来保险资管行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在权益类投资的策略上,绝大多数保险资管机构人士在调研中表示将选择高股息、高分红的股息价值策略,占问卷调查机构的82.61%;选择长期期权投资和期权投资基金也不少,占比73.91%;两者兼具的保险公司占多数。另外也有过半数的企业会兼具风险收益特征较为稳定的量化对冲。 险资青睐新能源 加大“双碳”、“健康”投资力度 与往年“金融、地产”为保险资金一如既往的“重仓股”不同,险资举牌方向正逐步转变。“新能源”、“医疗医药”成险资关注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的《2022年保险资管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报告》显示,在对受访者未来最关注的投资方向的统计中,新能源领域高居榜首,成为险资最关注的投资方向,疫情后的新基建产业、医药医疗、半导体领域紧随其后。 (作者:孙诗卉 编辑:李致鸿)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评论:净值化环境下的风险必修课
- 四冠王赵诣\
- 崩盘!昔日\
- 奈飞牵手育碧,游戏业务再布局
- 阿里巴巴受累投资单季净亏225亿 2022年底前完成港股主要上市计划搁浅
- 新品价格已曝光 荣耀X40新品发布会7款新品前瞻
- 百元股票“免费送”?天齐锂业回复关注函:员工持股计划不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
- 印度七星级度假村因违章被拆,建成后一直无法投入商业运营
- 搞权色钱色交易、插手贷款业务……都本伟落马,曾任辽宁省联社理事长
- 热传小米公司将接盘,这家车企实控人却失联了
- 人民日报海外版:5G全连接工厂,赋能生产更高效
- 掌舵人变更!涉及21家券商 多位“70后”新面孔登场
-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为什么男人看球爱喝啤酒?
- 朔尔茨强调:德军必须成为欧洲装备最精良的武装力量
- OPPO或将发布Find N 2等折叠屏新机,高管询问App适配问题
- 国家统计局:粮食安全水平提高 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 特斯拉股价年内暴跌52%! 与分析师目标价相去甚远
- 北京已启动流感疫苗接种 免费接种将于11月底结束
- 薇娅助播团首次全时段直播 全天直播谁看?谁买单?能卷同行?
- 上海迪士尼乐园今日开园时间改至10点,特选商品抽签将暂停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