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的职校生:工科专业“不愁就业”,升学渐成热门选项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陈洁 实习生 何夏怡 广州报道 就业季,不愁就业不少职校毕业生早早就确定了自己的毕业工作。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职校高职毕业生林妍表示,她的生工专业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已经确定入职某地铁公司。科专“我们学校和本科院校不同,业升不是学渐项经常举办招聘会,而是成热哪一个企业需要人,就会直接来招人,门选甚至大一就可以参加面试,不愁就业面试通过后进入‘订单班’,毕业毕业前直接去实习并入职。职校我的生工情况也是如此。” 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科专职校毕业生的业升学习目的更强、实习期更长,这也使他们在就业中拥有自己的优势。“中职生就业,甚至在某些岗位上比大学生强。”佛山市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目前来看,工科类职校生的就业之路更有针对性,也更顺畅。上述招生处负责人还表示:“职校生想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专业对口情况就不一定了,比如模具、物流、电梯维护等专业需求大,学生更容易找到对应岗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职校生就业质量非常高,不少职校生也在积极寻求升学。相关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职校学生选择继续提升学历,主要原因之一是职校学历的社会普遍认可度不高,其次也说明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有专科、本科 ,这是一个单独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通道,是一个升学不断递进的通道。 职校生就业之路 5月24日,教育部召开第三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指出,10年来,中职就业率(含升学)持续在96%以上,高职在91%以上,高于普通高校的平均值。 从一些地方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今年整体职校生就业率也并不差。比如,近期安徽某技校老师对媒体公开表示,学校在5月底统计的就业率超过95%,这一数据与往年基本一致。采访中,也有不止一位职校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他们今年找工作并不会很困难,除去选择升学的同学,其他人基本都已找到工作。 “跟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学历低一点,而能不能更好地就业,一是看思想态度,愿不愿做;二是看能力,能不能做。”佛山市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处负责人说,中职生要提升就业竞争力,核心是技能。 高职的情况也类似。接受采访的高职毕业生普遍认为,掌握一门技术才能在就业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灵活运用技能是职校生相对本科生而言的一个优势。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审计专业学生陈玲今年毕业,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与本科生相比,由于她们从大一开始每个课程都有实训,因此实操经验也更丰富。“我同宿舍的人都很快找到工作了。想就业几乎都有单位接收,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很满意自己的单位。” 郗予怀去年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专业是铁道供电技术,目前在茂名一家电力及工业自动化公司负责电器设备调试工作,郗予怀入职一年,目前每月到手工资4500元。“这是非常吃技术的一个行业。我现在工作的对口性不是很强,之前没有学过通讯,但实习的时候学习了一些,不能说完全掌握,但至少能够解决现场遇到的问题。” 目前来看,工科类职校生的就业之路相对更为顺畅。上述佛山市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处负责人介绍:“以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专业为例,仅南海区内的电梯企业,单个企业的维保人员用工缺口就超过百人,因此毕业生严重供不应求。模具专业学徒工以及商贸类的物流专业学生也很容易找到工作。” 不过,也有一些专业的就业相对不易,例如平面设计专业和幼儿保育专业,因为平面专业的专业技术要求相对比较高,中职生所掌握的技能水平不足以应对岗位要求,幼儿保育专业则是因为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大专以上学历。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比如会计,企业往往要求要有工作经验,而且需求量不大,因此中职生就业相对较难。 需要指出的是,校企合作让不少职校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借此,不少职校生早早进入“订单班”,毕业前实习,毕业后直接入职。此外,不少职校还会与企业合作举行校招,以此为学生创造实习和就业机会。 为何积极升学? 目前,各地正积极出台政策推进职校生就业。比如,6月1日上海市人社局出台《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明确支持职业学校多渠道地组织毕业学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技能提升补贴;7月5日,2022年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暨职业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上,北京明确将围绕首都“五子”联动和“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打造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首善之区。 此外,职校生就业渠道也在拓宽。北京在《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明确将北京市高职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在就业、落户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有平等机会;2022贵州省公务员考试通知明确,技工院校的人员报考公务员,本省户籍或本省生源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的高级技校或技师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可以对应报考学历条件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本科学历的职位。 中公教育相关人士指出,北京提出高职毕业生可考公务员,于“体制内”而言,拓宽了选才渠道,给予高职毕业生空间,实现用人与就业的双赢;于高职毕业生而言,不仅多了就业渠道,更体现为一种对其身份的认同。 “此外,还有些地区在推进大学生就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专项政策中为高职学生预留一定比例,推动高职毕业生更好地为偏远地区、乡村振兴服务。”上述中公教育人士表示。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提升学历正成为越来越热门的选择。以广东省为例,2022年普通专升本共有15.98万人报名(含三二分段专升本、退役大学生士兵),比上年增加29%;一共安排8.1万个招生计划,比上年增加33.6%。 此外,根据麦可思研究院6月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应届高职毕业生升本比例持续增长,其中2019届、2020届读本科比例分别为7.6%、15.3%,2021届增至19.3%,对比2019届增长超过1.5倍。其中,2021届教育与体育大类、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毕业生升本比例较高,均超过20%。 另外,根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20年全国中职毕业生抽样调查,近1.7万份样本中就业的比例仅为35%,约65%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业,其中约10%升入本科院校。 “目前职校毕业生主要的需求不是就业,而是升学,升学人数与比例逐年上升,南海一职2021年升学比例约为50%,2022年接近80%。”上述佛山市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处负责人表示。 陈玲就是选择升学的一员,她报名了今年的专插本考试,如果成功考上,她将进入本科学校学习两年。陈玲认为会计行业的竞争较大,大专三年学到的更多只是工具使用等操作层面的知识,实践性较强但欠缺理论内容,而本科相关课程会更深入和理论化,因此决定继续深造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从我们大一入学开始,老师就一直鼓励我们去考升本科,我也很早就去了解,感觉如果现在工作,能力也不太高,只能做很基础的工作。” 林妍尽管确定了工作,但她发现心仪的工作岗位大多需要本科生。“我目前还没考下来,专插本的含金量比专升本高,更难考。本科生和专科生面试同一公司(岗位),肯定要本科生,两个都要的话,薪资起点也不一样。” 《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21届本科、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分别为5833元、4505元。 “职校生选择升学与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改变有关系,同时制造业逐步在向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的方向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质量也在提高。同时,学生和家长的个人需求也在提升。”中公教育相关人士指出,对于升学,职校生应根据自身技能提升需求和未来职业规划选择未来专业和学校。对于就业,建议职校生要进行长期的职业规划。 (应采访对象要求,林妍、陈玲、郗予怀为化名) (作者:陈洁,实习生何夏怡)
- 最近发表
-
- 交通银行向万科集团、美的置业提供授信意向额度超千亿元
- 中消协律师回应鱼跃医疗是否退差价:应积极退还消费者的差价,弥补消费者的财产损失
- 新能源车板块上扬 法拉第未来涨超16%
- ESR1月31日斥资706.63万港元回购45万股
-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要善于创造新市民金融需求 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 李大霄:美股大反攻鼓舞全球 A股迟到的红包徐徐而来 我确实闻到了牛身上浓浓的香味 春江水暖鸭先知
- 有情绪的照片 富士唯美胶片感人像拍摄
- 快讯:港股恒指跌高开0.36%小鹏涨近5% 正大企业国际涨13%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以金融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 2月2日沪深两市涨停分析:达意隆、同为股份斩获5连板 汉王科技、智能自控实现4连板
- 随机阅读
-
- 亚洲第一人!印度首富成全球第三大富豪
- 2023联想小新Pro笔记本即将发布 性能大幅提升
- 西安蓝深新材料完成近2亿元Pre-IPO轮融资,五矿元鼎股权投资基金、陕西兴航成投资基金等投资
- 麦格理:维持快手-W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升至90.6港元
- 中天期货:商品指数上沿承压区间回落 铁矿2301多头衰竭
- 大麦植发二度冲刺港交所,植发生意真的“靠谱”吗?
- 被市场“当众打脸”后,美联储怎么办?华尔街紧盯鲍威尔
- 1天就下架 保时捷1折豪车惹质疑
- 广州法院引用“绿色原则”判决涉虚拟货币“挖矿”合同案
- 长沙公积金中心细解“贷款额度上限” 三孩家庭最高可贷80万元
- 美国劳动力成本涨幅缓和显示通胀放缓迹象
- 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预计2023年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稳定
- “中国科创 世界动能·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案例征集上线发布
- 开年银行系统频现高管变更,55岁付万军履新资产逾33万亿元农行行长
- 持续高价仍旧满房 三亚旅游迎加长版旺季
- 滴滴出行温州被罚 \
- 皖滇闽甘等省份已成立省级教材委员会,省领导挂帅
- 北证50指数创单日最大涨幅 多因素催化北交所公司估值修复
- 西安蓝深新材料完成近2亿元Pre-IPO轮融资,五矿元鼎股权投资基金、陕西兴航成投资基金等投资
- Meta盘前涨近20% 上季业绩胜预期兼公布400亿美元回购计划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