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限为穿网户限为穿网

比亚迪被“碰瓷”,王传福签名和公司公章遭伪造,这不是第一次了

来源:浙商杂志

被“碰瓷”,碰瓷王传福签名和公司公章遭伪造,比亚这不是迪被第次第一次了

最近,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王传龙头企业比亚迪在广西南宁遇上了一场“碰瓷”。

近日,福签一个叫“南宁市小重政商务秘书有限公司”的名和企业把名字改成了“比亚迪(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宣称自己被比亚迪收购,公司公章并提交了相关材料,遭伪造注册资本从30万元一跃提升至1亿元。碰瓷

没几天,比亚上述行为就遭遇了来自比亚迪方面的迪被第次“打假”。据广西南宁市行政审批局网站信息,王传9月20日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反映,福签南宁小重政公司提交的名和公章和王传福的签字均为伪造,因此9月16日的公司公章公司变更登记被取消。

“小重政商务”伪造比亚迪签名公章,被打回原形

天眼查信息显示,小重政商务成立于2020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一家以从事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根据其9月19日的融资动态显示,南宁市小重政商务秘书有限公司变更为比亚迪(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由企业管理信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教育信息咨询等变更为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该经营范围与比亚迪公司业务相近。市场主体类型也由“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更改为“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投资人由农彩云和余慧华变更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00%控股。注册资本由30万元变更为1亿元。

然而,9月20日晚,广西南宁市行政审批局网站公示了一篇关于撤销比亚迪(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登记决定书。

公示信息显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向广西市场服务科反映当事人冒用比亚迪汽车公司身份信息骗取公司登记并提交了撤销当事人2022年9月16日的变更登记的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

公告次日,小重政商务被“打回原形”,公司名称已变更回原来的南宁市小重政商务秘书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也已变更。

经查明,当事人在申请公司变更登记时提交的材料中关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公章和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传福的签字系伪造,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传福对该次登记不知情且事后未予追认。

此前深陷“广告门”

这不是比亚迪第一次遭遇“碰瓷”了,此前类似事件还有轰动一时的“广告门”。

2017年5月份,李娟使用上海雨鸿的名义,主动与比亚迪联系并开展免费广告宣传,随后伪造比亚迪公司印章、冒用公司名义开展业务。2018年7月,比亚迪《关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名义开展相关业务的声明》一时激起千层浪,在广告圈和汽车圈炸开了锅。

在该声明中提到的一位名叫李娟的女子未经比亚迪公司许可,擅自设立“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市场推广部办公室”并自称负责人,使用私刻印章与几十家广告商签订比亚迪品牌广告推广合同,未付款项高达2.47亿元。

此外,李娟还冒用上海比亚迪名义,许诺高息回报,以向与比亚迪品牌有关的广告项目垫资为名,诱骗被害单位上海霜阳、上海睿思哲等广告公司与其冒名的上海比亚迪或其指定的上海雨鸿签订各类合同,骗取钱款1.75亿元。

2019年年底,李娟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没收财产人民币500万元。至此,轰动一时的比亚迪“广告门”事件才暂告一段落。

尽管两个事件中,比亚迪都是受害者,但作为业界知名的大公司,比亚迪无论从公关还是法务层面都应加强警觉。

文旅创新研究院院长张德欣认为,一方面,企业要注重对自身品牌的保护,包括商标的预防性注册和品牌IP的保护等。另一方面,企业做大之后,需要有相应的品牌团队和法务团队,及时关注相关风险,重视网上的舆情提示。

赞(329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户限为穿网 » 比亚迪被“碰瓷”,王传福签名和公司公章遭伪造,这不是第一次了